品质家园

钱大妈助增城小楼镇“小菜心”走出“大产业”

冬日薄雾托起初升的太阳,和煦微光洒向翠绿的田野。广州增城区小楼镇庙潭村的农户忙碌地穿梭在田地之间,抱起一把又一把新鲜采摘的迟菜心从农田中走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迟菜心是广东特有的冬季时蔬,产自广州增城的迟菜心更被誉为“菜王”,在当地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清宣统《增城县志》记载“菜心最美,为蔬品之冠,附廊产者尤胜”,“附廊”即增城区小楼镇。

“在广东省大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近日,钱大妈与小楼镇当地达成合作,截至目前,钱大妈已帮扶当地助销近30吨迟菜心。”钱大妈采购相关负责人介绍。

 

“仙姑故里,鱼米之乡”,小楼镇气候温暖,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土壤的酸碱度在pH6.5-7.5之间,以壤土和轻粘土为主,土壤肥力较高,有机物含量足。每到初冬时节,这里常伴有连绵小雨,能提供充足的灌溉资源,正符合迟菜心生长的土壤、雨水、温度等各项条件。

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增城迟菜心出众的品质与营养价值,使南方不仅有“小土豆”,还有高大的“迟菜心”。

一颗成熟的增城迟菜心能长到一米以上,净重1.5公斤以上,抽薹高,因此迟菜心又被称作“高脚菜心”。在营养价值方面,维生素C含量均值是普通菜心的1.2倍,总糖含量均值是普通菜心的1.5倍,粗纤含量均值是普通菜心一半。口感上,迟菜心根茎粗壮、菜质鲜嫩、皮脆无渣、味道清甜,如此天然味道以粤菜的做法能更为凸显。

增城区小楼镇庙潭村木路经济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村种植500多亩的迟菜心在今年一月初逐渐大量采收上市。天气冷,菜心甜,口感正当时。”

 

不论是佳节盛宴还是日常三餐,广东人的餐桌上必定有“绿叶菜”。在冬季,迟菜心更是广东人心中的青菜“顶流”。为满足广东人对“鲜”的极致追求,钱大妈凭借自身的行业及渠道优势,打通农产品产销一体化链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价格为消费者带来田间直采的一口鲜甜。依托超过3000家线下门店、线上小程序、无人货柜“菜吧”等销售渠道,钱大妈令迟菜心“出村入城”加速,让地标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以销促产、产销联动”为产业丰产丰收、农民增收创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据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统计,相比2022年,增城迟菜心产业带动农户种植增加4000亩,增城迟菜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及分级销售策略,农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令“小菜心”成长为“产业菜”。如今,增城已逐渐形成迟菜心特色产业,并入选了“粤字号”国家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带动周边超过4100户农户增收致富。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自成立以来,钱大妈便不遗余力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以消费帮扶为载体,已将贵州黔北麻羊、贵州五谷蛋、重庆黔江猕猴桃、湖北洪湖莲藕等众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原产地、走上百姓餐桌。未来,钱大妈将持续加大对各地特色农产品助产助销的力度,以源头直采为重要抓手,不断健全消费帮扶机制,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