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公摊面积?为何亿万国人及专家都迫切希望早日取消公摊面积?
首先,公摊面积泛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简单地说就是,小区内部的垃圾场、设备间、过道、架空层、楼梯间、电梯井,甚至是小区门卫、物业用房等都属于“公摊面积”,都由全体业主共同买单。
关于其发明者,舆论一直都存在巨大争议,有人说发明者是李嘉诚,也有人说发明者是霍英东,对此我们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公摊面积”于1970年代起源于中国香港,随后便被国内的开发商所公用,一直延续至今。
公摊面积因房屋类型不同,千差万别。别墅较低,一般公摊系数在1%-8%,其次是多层洋房,公摊系数一般在12%-18%,小高层的公摊系数在18%-22%左右,高层的公摊面积系数最高,一般在25%-30%。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现存的公摊面积系数最高达到了50%,是哈尔滨的某回迁小区。此公摊面积一经曝光,便被无数网民批评是“毫无底线”。
其次,国人迫切希望早日取消公摊面积,归根结底是因为公摊面积“坑人”。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正如上述经济学家马光远所说,公摊面积一般都是开发商自己填报的数据,所以这就给了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谋取利益的漏洞,一个小区2000户住户,开发商每户多填报1平就是2000平,房价按2万/平计算,开发商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多获取4000万的利益。另一方面,购房者一直在为公摊面积买单,现阶段有物业费、取暖费、房屋维修基金等费用,未来随着精装修政策、空置税、房产税等政策不断出台,购房者还要持续遭受不公平待遇,不得不继续为“公摊面积”对应的新的费用付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