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民卫先生在2018年以每平方米接近16000元的价格购买了泰禾金尊府的房子,原定2020年10月的交房日期被拖到了2020年12月。“到了12月反而更没了时间表。现在我买的那栋楼还没有封顶,也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
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太原泰禾金尊府的售楼处内已空无一人,工地上的挖掘机等机械没有开动的痕迹。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并未接到楼盘复工的消息。
房企挪用预付款成业内“潜规则”
蓝绿双城董事长曹舟南表示,房地产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大多采取高额举债、激进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高杠杆拿地开发建设并快速回款的商业模式,很容易产生现金流断裂风险。“一旦开发商遭遇债务危机,往往就会挪用购房者的预付款,最后‘埋单’的还是购房者。”
“因为监管不力,房企挪用预付款已成为行业‘潜规则’。”据多位房企人士透露,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虽然一直都有,但有的项目,预付款没进入监管账户;有的虽然进入监管账户,却被开发商随意支取、用作他途,引发工程停摆甚至楼盘烂尾。
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通报的2020年度房地产市场执法检查情况,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的10个主要问题中,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不规范排在首位。该通报显示,太原市抽查的17个开发项目均存在预售资金未监管的问题,吕梁孝义市抽查的4个开发项目均存在预售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发文要求各地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强调“商品住房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由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住房项目工程建设;预售资金可按建设进度进行核拨,但必须留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建设工程竣工交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监管失职,是预付款监管成“一纸空文”的重要原因。上海浦东御中环二期项目负责人坦言,由于贷款方渤海银行并未能对资金进行合理监管,导致购房预付款被三盛宏业挪用,加剧了项目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