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房产

2022年七月养老服务发展报告

2022-07-22    来源:观点地产网

观点指数 疫情,依然是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不变挑战,如何在常态化防控中打造品牌优势、巩固现有项目发展及尽可能提升规模话语权是发展的关键。

7月,不乏万颐养老、保利健投、九如城等企业在社区(居家)养老、公建民营、委托运营等方面有所进展。2.67亿人群养老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而9073养老格局下,也将会给社区、居家养老带来无限的市场想象。

机遇不断涌现,但既有问题也亟需正视和应对。如养老服务覆盖区域不够,多聚焦于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更低层级乃至镇、乡村的养老服务缺口依然严峻;医养结合度不够;人才体系搭建不充分、长期照护服务有待深化等等。

过去几个月中,可以看到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省、市也有对应的政策陆续落地。

外部环境的利好下,养老服务机构更需做到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能力,把握养老服务升级时代的机遇。

万颐养老等聚焦社区(居家)养老,超2.5亿人群需求待满足

过去一个月,观点指数重点监测的康养企业多有发展上的动态更新,集中在社区(居家)养老、委托运营、政企合作以及创新提升现有的运营服务上。

来源:企业公布、观点指数整理

观点指数持续监测康养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过去半年中不管是企业、区域城市还是相关部门,均对社区(居家)养老多有侧重。这一点在政策的利好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来看,涉及居家、社区字样的表述多达42处,前者18处,后者为25处。其中在"主要任务(四)"中重点提及"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从两方面入手,即:支持居家(社区)照护服务、促进机构照护服务发展。

来源:《"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观点指数整理

规划中,对于居家、社区养老的大笔墨,主要由于当前两个领域医养结合发展不充分、专业机构涉足的程度也比较低。以观点指数监测的重点样本机构A来说,布局的27个项目基本以养老公寓、护理院和大型养老社区为主,分别为19、2和6个,而定义为"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的项目则暂时为零。

事实上这并不是孤例,在观点指数监测的28家重点样本机构中,涉及社区嵌入式养老、社区长者照料中心、全托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布局的,合计项目数量占比不超过10%。可以看到,机构在社区(居家)养老上的参与度不够,细分业务规模与规划也较少。

但是以养老群体的角度来看,社区(居家)养老却有着超2.5亿人的养老需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67亿人,以"9073"计算,社区(居家)养老人群(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达到2.59亿人。对应当前的市场布局,可以说还有着巨大的增量空间。

月内,可以看到万颐养老继续加强榕悦·滨江中与社区医院进一步合作,为在住的有需要的长者在院内建立家庭病床。未来,相信有更多的机构将瞄准"15分钟养老圈"的发展机会。

九如城扩张公建民营,服务和项目成熟将是关键

除了社区(居家)养老上的发展外,月内康养机构在政企合作和委托运营方面也有进展,如九如城签约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敬老院项目。

来源:企业公布、观点指数整理

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九如城目前在营的项目达到118个,其中公建民营项目达到54个。对比其他康养机构,九如城在轻资产运营和输出上表现亮眼,目前布局城市达到62个,规模优势明显。

其在公建民营上的模式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图所示,一方面是针对不同的长者群体设置对应的业务线,兼顾普惠性与中端属性,目标群体更加广泛;其次居家和社区养老上,其亦有专门的业务线,分别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应的项目数分别为13和2个。这也是目前政策聚焦的重点,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形成标准化的运营体系。

当前,针对公建民营天津于6月22日发布了《天津市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指出以下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实施公建民营:

1.各级政府作为出资主体兴建、改扩建或购置并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2.各级政府以土地、房产作为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建设,约定期满后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政府所有的养老服务设施;

3.新建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套建设并移交给民政部门的养老服务设施;

4.新建公办养老机构。

未来预计有更多的城市跟进,对于拥有成熟服务模式和项目的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长期照护服务有待深化,项目布局未能结合既有资源

目前我国康养领域发展中,面临的较大挑战是照护服务能力亟待加强,体现在服务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缺乏、稳定的长期照护费用支付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监管体系未完善等。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内需要至少从3方面入手,即保险上的保障、标准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配套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

就康养机构的角度来看,后两者是参与度较高的环节。目前观点指数持续监测的样本企业中,已有光大养老等企业输出标准化体系内容,囊括17项服务提供、11项服务保障和6项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同时,也可以看到复星康养则是与学院、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共管共培推动人才体系的搭建。

在《"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及要强化老年健康照护队伍建设。主要从加大培训力度,充实老年健康特别是长期照护服务队伍;健全老年健康相关职业人才评价制度;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加快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着手。

对于已有标准化体系对外输出,并且在人才体系建设上相对成熟的企业来说,规划中提及的主要任务将延生更多的培训机会,也将给营业收入带来助益,目前已看到企业借助教育培训等收入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观点指数持续对样本企业进行监测,可以看到在项目布局上,部分企业未能结合既有资源优势进行城市深耕。主要表现在部分房企系养老机构,背靠规模化房开业务的母公司以及物业服务兄弟公司,但是却未能在上述两者的既有城市布局上继续深化发展。

以物业和养老服务的结合来看,针对一刻钟服务圈的打造,物业服务企业未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山东、辽宁等省份发文明确支持物业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康养机构与物业服务的合作,将使得前者的专业与后者的距离优势融合,提升社区、居家15分钟范围内的养老服务水平。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plus/comment.htm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